![]() |
名称 | 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 : 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 |
索引号 | F279.245/200914 | |
分类号 | F279.245 F279.24(各种企业经济) F279.2(中国) F279(世界各国企业经济) F27(企业经济) F2(经济计划与管理) F(经济) |
|
作者 | 覃忠、 | |
出版社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 |
ISBN | 978-7-5097-0541-4 | |
页数 | [14], 238页 : 图 ; 23cm | |
价格 | CNY39.00 | |
标签 | ||
简介 | ||
注解 | 覃忠,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为汕头大学商学院副教授。1987-199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有书目(第220-236页)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家族企业成为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不仅仅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而且是由于家庭关系在民营企业内部对政府关系的代替。 |
《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的核心论点是,家族企业成为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不仅仅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而且是由于家庭关系在民营企业内部对政府关系的替代。《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所发展的产权理论把适用于发达国家的传统产权理论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体现了内生产权理论与代理理论的结合。这一扩展能很好地解释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也对在中国市场导向改革中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中国独特的、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国内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传统产权理论所表述的很不相同,特别是在其发展的早期。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思考,即传统产权理论有可能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
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的经验,《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把文化观点融入传统产权理论(包括代理理论和内生产权理论)来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民营企业“戴红帽”现象日益减少,而家族企业日益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运用从传统文化演变而来的“信任”(即关系)概念来调查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这一信任概念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