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雕塑·空间·公共艺术
索引号 791759
分类号
(| 08 环境公报)
作者 马钦忠
出版社 上海 : 学林出版社, 2004
ISBN 7-80668-786-6
页数 287页 : 图 (部分彩图) ; 25cm
价格 CNY72.00
标签 艺术公共艺术建筑管理雕塑
简介
注解
书籍简介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从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角度说,必须从单纯的城市建设,走向以经营城市为核心的全面建设城市的时代。它的基本着眼点是以人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的适应能力和应战水准,从战略规划的角度,促进各个方面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从这个方面说,经营城市的最高境界就是经营城市的生态人文。首先是生态,其次是人文,通过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在视觉确认性和创新公共空间放大城市价值。这就是我在本书中试图论述的主题。本书一共八个部分。第一至第五部分是探讨公共艺术及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的关系,特别是对塑造城市个性,提炼城市文脉,面对城市空间建筑现状,城市雕塑该如何应对。第六、第七部分是面对国际思潮和雕塑边境的“无限扩展”该如何划分,并以对中国雕塑家个案研究的方式论述中国城市雕塑以及公共艺术的发展的核心和宗旨,在于以本土文化为价值基础的对中国城市空间的创新。我不认为我们的城市空间的文化塑造可以完全“国际化”,否则“地域色标”就是一句废话!因此,这一部分的论述意在于以此为具体实例,探讨中国特色的并具有国际视觉文化资源的“中国制造”的价值基点。假如说,以上的论述还是侧重于学理和案例的方面,那么最后一部分的三个对话,就是从动态的方面,从艺术家的具体操作过程来讨论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的社会实践。与朱成的讨论涉及到一个本土文化对公共空间的介入问题。朱成的诸多公共艺术作品树立在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且好评如潮就是证明。而与史、仲、郝三位的讨论却更多涉及到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要求和权力及订单的关系,这个对话及他们的一些优秀作品的树立,可以看作为对本书第二部分的注释。与吕品昌的对话是本书中推一直接延伸到雕塑家创作过程的讨论,它对诸多非_专业人士的价值在于:创作木仅仅是“设计”,不仅仅是“服务”,不仅仅是“指标”,它还伴随着具体的生命过程,假如这一个过程不能和我们的城市空间规定相契合,我们就不可能有让一人惊诧的作品。这儿虽然说的是陶艺,但也同样适用其他造型艺术。